连云港广源金银珠宝有限责任公司欢迎您!
连云港广源金银珠宝有限责任公司欢迎您!
与机车同行——钱立新的铁路币藏三十年

3 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中国金币文化》编写组人员专程来到我国 铁道 、中国铁道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钱立新先生家里,面对面地坐下来,听他聊一聊这一生的铁路情怀和30 年来寻遍 的集币之旅。

 

始于异国的集币之路

如今已经74 岁高龄的钱立新,虽然头发斑白,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他平和而沉静的外表下,流露出一股江南人士所特有的深沉儒雅。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聊起铁道币,他滔滔不 ,言谈举止之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他对钱币的灼热激情。

“任何时候要谈我集币的成就, 先不能不提的就是我的专业和当年的访美经历”。一说起钱币,钱立新的眼睛就开始发光。他侃侃而谈,直切主题:“我是浙江嘉兴人,1964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专业,从大学毕业到现在,50 年来,我一直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从事铁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我对铁路机车车辆充满着感情。改革开放以后,‘科学的春天到来了’。1981 年我通过层层考试选拔,获得了全国第二批赴美国进修访问的机会。应该说,正是这一次的赴美进修访问,不仅丰富了我的铁路专业知识,也引发了我对铁路钱币的集藏。”

由于个人的努力,钱立新获得了当时美国铁路科研领域两位权威教授的青睐,得以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师从于他们。这两位教授,一位是美国高速地面运输中心的主任伊利诺理工学院的库玛教授,另一位是美国摩擦学方面的 学者、美国西北大学的威尔逊教授。

两年多的访问学者生活异常紧张,但在学习工作之余,钱立新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的一个习惯开始萌动,那就是集邮!今天提起钱立新,大家耳熟能详的都是他的集币成就,然而他在集邮方面的成就却鲜有人知。“说起来,集币我算是半路出家。”谈笑之间,钱立新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之情,“我人生的 次收藏是从邮票开始的。那时我还很小,那些花花绿绿、精美别致的小纸片,成为我的兴趣所在。买不起邮册,就自己动手做,久而久之,居然也小有可观。”

就这样,到大学毕业时,钱立新把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30年间的邮票基本上都集全了。“青少年的收藏兴趣真的 轻视,它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刻影响。 先是审美水平的提升,其次是收集东西,弄懂它,往往要查阅资料,锻炼人的思考和自学能力, 终陶冶情操,提升整体素质。”钱立新特别强调说。

钱立新去美国邮币卡商店买邮票的时候,惊奇地发现这里居然还有钱币在卖,那些亮光闪闪、铸造精美的“小钢镚儿”看上去十分诱人。一分、五分、一毛,林肯、肯尼迪、罗斯福……这些既有面值又有总统图像的硬币,立刻就成了他的新宠。他发现,美国的流通分币每年都在铸造,而且全部参与市场流通。那些便利店、洗衣房、加油站,到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于是他开始花点小钱,尝试着按年份来收集美分,到后来,从能见到的 早的1938 年开始到1981 年的几十年的1 美分的林肯币,几乎全部收全了。就这样,志得意满的钱立新开始对集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 的老师,收藏一旦有了兴趣就往往一发 收拾。”钱立新笑着告诉记者,“美国买流通币很 ,各个国家的都有。这样下来,等我1983 年年底回国的时候,还额外扛回了一堆‘破铜烂铁’。”

 

一追就是20 年

1825 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亲自指挥修建了 上 条铁路。到今天为止, 铁路走过了整整190 年的历史。而相对于铁路的漫长历史,与铁路有关的货币则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

钱立新告诉我们,由于专业所长,从 初收集钱币开始,与铁路有关的硬币就被他纳入了收藏的范围之内。然而上世纪80 年代初,现代化的铁路还没有开始大发展,铁路作为一个小门类,被货币发行部门较少关注,各个国家发行的铁路币并不多,所以也没收到多少。“流通币数量大,无止境,要收集全了很困难。”钱立新说,“但是我自己是搞铁路的,既然开始玩钱币,也希望能够收藏的专业一些。所以在美国的时候,我也就留心收集铁路币。但当时的美国,自己并没有发行铁路币,只有一些其他的小国发行的不多几枚。”

回国后,钱立新在集币过程中逐渐遇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币友和 ,后来 结识了我国收藏与研究外币的重量级人物,比如 的 硬币收藏与研究 傅惟慈教授、 的 硬币研究 李铁生教授、 的人物币集藏大家范 林先生等等,他们都给了钱立新很多指导与帮助。

30 多年来,钱立新对铁路币的收藏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据他统计,目前 发行过铁路币的有60 多个国家,一共230 多个品种。而他自己则收藏了其中55 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 种铁路币,几乎将其一网打尽。虽然成绩斐然,但这期间的艰辛与曲折,却也足以见证一位藏家的心路历程。特别是那一枚让他苦苦追寻了20 年之久的 上 枚铁路币,其间的波折也真是一言难尽。

这枚现存 早的铁路币是1918年德国开姆尼兹地方政府发行的一枚代用币。当时 次 大战即将结束,德国民生凋敝,地方政府大量发行代用币来弥补中央财政的紧缺。这枚铁质代用币和另一套三枚的铝质铁路题材代用币,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但由于这枚币不是中央银行而是地方发行的,所以权威的钱币目录,如克劳斯目录都没有收录,国内外的不少集币者压根儿不知道还有这样一枚铁路币。

为此,钱立新结识了北京语言大学的傅惟慈教授后,向他请教这枚币。傅惟慈教授是我国 的西方文学翻译大家,同时也是外币收藏研究 ,他精通德语,对德国的历史非常了解。他说自己记得德国在 次 大战末期发行过一批紧急时期的代用币,隐约记得其中有有关铁路的代用币,这 坚定了钱立新追寻这枚币的信心。但是即便如此,依然难觅其踪影。“每每感到它在眼前的时候,总是抓它不着,这样一找就是20 年。”钱立新说,“但这又是一枚我不惜代价必须拥有的钱币。因为它是 枚铁路币,对我的专题收藏来说意义重大。我 不能放弃,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要去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前,报国寺的一位老币友从北欧寻找到了一批欧洲各国的代用币,看到之后,钱立新凭直觉,果断地将其全部打包拿下。都是些材质很糙的铝、铁的铸币,但是图案依然清楚可辨。钱立新果然就在里面发现了这枚铁质代用币。 终,20 年的梦想一朝得圆,可谓收获大矣,自然心中无比喜悦。没过多久,钱立新又寻找到了 套共三枚铝质的铁路套币——- 德国 条铁路纪念币,也是代用币。

 

传承文化 陶冶性情

钱立新坦言,相较于邮票而言,自己在钱币收藏上是花了大力气,下了苦功夫的。钱立新总结,能做好 钱币收藏的人, 根本的都有一种国际化的眼光。当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有一点外语基础, 便于对 钱币进行研究。从这几个角度来看,自己和铁路主题硬币收藏,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钱立新说自己的收藏途径有四种:出国去买,国内币友代买,在国内币商处采购,上网网购。“由于工作关系,我也常常出国,每到一个国家, 关心的是钱币店,有空就去收藏,毫不犹豫。另外,国内的币友之间也相互沟通,他们帮我收藏到不少珍 的币。再者我经常出差全国跑,跟北京、上海的币商都很熟悉,马甸、报国寺、上海城隍庙、云州古玩城、卢工市场,哪个没去转过?都有我的好友帮忙。 后就是网络,我的外语优势这时候发挥了作用,美国、德国、法国,我实在收不到的币,就请外国友人帮忙,邮件来往,基本上就可以搞定!”说到此处,他大手一挥,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收藏钱币其实就是传承文化。”当他谈起自己集币生涯的 深刻感悟时,神色之间显出几分凝重。在他看来,文化的传承有各种各样的渠道,但钱币无疑是其中一个 主要的渠道。钱币就是一座小小的丰碑,除了它的实用价值之外,它能把特定时间、文化以及曾经发生的历史 凝铸在上面,并且顽强地传递下去,一代又一代。只要钱币不断地参与流通,哪怕与它同时的石制纪念碑倒了,钱币也不会倒,文化照样能传递下去。

钱立新说,19 世纪以前, 钱币基本上是君主图像或者宗教图腾一统天下的时代。但是从20 世纪开始情况大变,因为工业革命,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而所有这一切,都在硬币上忠实地反映了出来。“这个在克劳斯硬币目录上表现的 清晰。20 世纪以前的克劳斯目录都是不厚的一本,从1900 年开始,百花齐放,好家伙,克劳斯目录变成了大厚本,人物、动物、体育等等各种各样的内容被铸造在硬币上。同样,这时候的铁路币也开始出现,并且越来越多,都是一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或者象征意义的场景。”

钱立新告诉我们,以他多年来游走各国的经验看,就收藏理念而言,总的来说,古今中外差异并不大。真正的藏家无不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的精神素养为目标。“比如钱币上的某一位历史人物。”他举例说,“他是谁也许你并不清楚,但是在收藏的同时你就会去查找资料,认识他,还原他,让他开始变得鲜活。再比如铁路币上的很多历史名人,如斯蒂芬森、爱迪生等等,他们一生钟情于事业,孜孜以求,以只做好这一件事为乐。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的国人学习与思考?也许他们这一生真的只做了一件事,但这一件事足以影响你我,推动了人类的历史进程。而这,就够了!”

(供稿:连云港市广源金银珠宝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连云港市广源金银珠宝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解放中路55号
电话:0518-85464207 85458458 传真:0518-85458648 邮箱:lyggyw@163.com  苏ICP备11038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