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作伪新动向
随着钱币收藏者队伍的壮大,中国钱币作伪的数量和“质量”又有了新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追踪调查,了解和掌握了大量作伪事实,其中使人上当 多、受害 甚的作伪事件有 进一步 狂发展的趋向。因此有必要给予揭露,以引起同好的注意,加强防范。
前年开始,北京某古玩市场有售整罐的所谓“未经挑选处理”的“原始出土窑藏钱币” 。从外表看,浮在面上的古钱,不但锈结成团,而且还紧密地与泥浆融合在一起,如果敲下一块清理观察,发现所有品种全是真品,而且偶尔杂上一两枚有点小价值的品种,如崇宁通宝小平钱(价值100元左右),洪武通宝背二钱(价值70元左右),新莽时期的小泉直一和布泉等等。这一整罐钱足以给你一个“闷包发财”的吉祥兆头。这些整罐的“原始古钱”总重量不等,大致在三十斤左右,货主开价八千元,还价到二三千元即可成交。有人曾购得一罐,打开全面整理后,所得数据如下:碎罐自重3.5斤,沉泥及铜锈加上锈粉共13斤,杂砖碎石4斤,北宋残损废钱5斤,北宋普通钱币6斤(价值200元),有点小价值的钱币3枚(价值180元),连废铜字内全部总价值大致500元不到。这位先生好不容易以三千元的“优惠价”千里迢迢从北京运回上海,结果还是自讨苦吃。
旧货市场还有一种旧工艺品,用古钱串成的辟邪宝剑,这类宝剑有两类形式,一类是新制剑,所用古钱大都是清一色的清代和北宋普通品种,全部真钱币,正反面双层排列,中间骨架为铁条,串绳用锦纶线,较为美观。另一类是较少见的古代制作的宝剑,外观结构简单,正反面单层排列,中间骨架为竹条,串绳用棉质纱线,剑上古钱无固定品种,不规则。近年来,一些不法商人仿造后一类宝剑作假,在古钱上耍花招。有人曾用四千元购得了一把古钱宝剑,经拆卸共得开元通宝50枚,乾元重宝27枚,乾封泉宝31枚,总共108枚,其中开元和乾元全部是真钱,乾封泉宝却无一看好,真假古钱混在一起,串在剑上,灰蒙蒙地绳扎线缠,以浓厚的旧气引诱贪利者上钩,化四千元代价购回一堆只值一百元的钱币。
有甚者,近年来还出现了用真金银制作的假古钱。用真金所制的大多是赏钱和带有年号的吉语钱,如西王赏功,太平通宝背金玉满堂,开元通宝背七星等等。用真银制作的假古钱大多以北宋、明清的流通年号钱为内容。以银古钱为例,每枚成本在35元左右,流向市场已是成本价格的10倍以上,由于作假者利润丰厚,又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造假行为。2005年以后,以机械开摸,真银为料、油压机压制的新一代银元先后陆续出笼。其中浙江七钱二分,寿字壹两,广东的七三反版,老江南直边七钱二分等十多个品种的银质伪制“珍”币几可乱真,一般初涉钱币收藏的爱好者无一不上当。上过当的人刚刚掌握了真假对比的识别办法,作伪者 就做了改换手法,结果上当者再次上当。笔者的一位泉友,曾先后四次购买了版别各不相同的老江南直边七钱二分银币,一共支付了两万七千多元,竟全部是银制的伪品,吓得他再也不敢收藏钱币了。
上海钱币学会钱币鉴定组每月 后一个周六下午,在云洲古玩城公开 鉴定钱币,长期接受鉴定积累了一定的数据,从这些数据看,除了家族留存的常见品外,凡是品位在中档以上的各类珍钱,伪品率居然高达90%以上,可见当代作伪的实物已是相当泛滥了。以前我们常在刊物上见到钱币辨伪的学术论文,但它们的防伪实效不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被作伪者利用,充当制假的技术援助,使伪品进一步 新换代。面对日益泛滥的伪品,笔者曾向几位在公安部门工作的泉友咨询探讨,如何加强对作伪者的打击力度。据说,公安部门打击对象是仿品冒充真品诈骗钱财者,而不是文物仿真本身,如果文物仿品以真实的成本和合理的利润进行销售,应当视为合法经营,不在打击范围之内。由此可见,钱币收藏 终还得收藏者自己努力,提高识别能力,在不掌握鉴别技术前,不要盲目追求珍品,以免蒙受重大损失。(供稿:连云港市广源金银珠宝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