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系列第三组游龙戏凤赏析
“游龙戏凤”是明代正德年间的宫廷菜。传说武宗 帝朱厚照治国有方,为了掌握国情,喜欢到民间巡访。这一天, 上走进梅龙镇酒馆。他见凤姐美而聪慧,逐生爱慕之心,让凤姐亲手烹制了美味菜肴,而武宗却“醉翁之意不在酒”,故意与凤姐巧为周旋。他问“此菜何名?”凤姐笑而不答,正德 帝便戏封此菜为“游龙戏凤”。 终朱厚照表露了自己真龙天子的身份及对凤姐的渴慕之情,凤姐随 上进京,被封为娘娘。她进献 上的美馔也被赐“游龙戏凤”,正式列入宫廷名菜谱中,一直流传至今。
后来“游龙戏凤”又回到民间,但烹制选用原料不同,风味各异。辽宁名菜谱中,“游龙戏凤”是精选大连刺参、当年笋鸡和长白山人参制作。一只只刺参尾随游弋,恰似乌龙戏白凤,造型生动,鲜美可口,又极富营养。而北京的名厨烹制该菜时,则用鲜活笋鸡和水发鱿鱼。先将鸡块过油,炸至金黄,立在盘中央;鱿鱼入油锅稍熘,成卷状加鲜汤勾芡。此菜的特色是鸡肉里嫩外脆,金黄美观,鱼卷脆香。既是佐酒的佳肴,又是滋补保健美馔,食后口留余香,令人难忘。
真没想到,这是一个关于因为爱情而产生美食的故事,京剧文化的广博、涉及面之深,可窥见一斑,叹为观止。此币,可为喜币者、美食家所藏、把赏;可为追求真挚之情者,做信物——唯美、浪漫含义丰富而极具品位。
京剧艺术系列第三组彩色金银纪念币,1盎司彩色纪念银币背面图案,为京剧《游龙戏凤》。
币面上,凤姐身着杏黄短袄,衣面上繁花朵朵、色彩艳丽,表达其活泼开朗、聪慧伶俐的性格;古装头,额头、脸贴片子,珠翠插的头面,其头饰尽显环佩摇曳之姿;彩印精细体现出,面若桃花之粉,眉清目秀,唇染朱丹,肌若凝脂之美貌;其侧身、纤手执绢做遮挡、躲闪之姿,极尽含蓄、腼腆、羞涩的古典之美;正德的专注、趋向、谐趣之态流于言表,显现出爱慕、迫切追求之心,正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虽为须生扮相,一挂三绺黑髯,却衬托出,其容貌若朝阳般明晰,是为“俊扮”,立眉俊目、英俊风度仍是昭昭,色彩明艳、靓丽的官衣、红罩蔸为其增添了浪漫、年轻之气息。
《游龙戏凤》为生、旦对手戏。凤姐为花旦:花旦中,又有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的分支。京剧目中,李凤姐确切地说,为花旦中的“闺门旦”:某些性格内向的闺门旦,着长衫,但多是着短衣,或裙子、袄,或裤子、袄。着裤子、袄时,配以坎肩、“饭单”、“四喜带”。《游龙戏凤》中的李凤姐,虽属闺门旦,但因性格外向而着裤子、袄。且李凤姐为正旦、闺门旦“两门抱”:表演中,以念白、做功为主;念白,多用流畅的京白,表演要求敏捷、伶俐。尤其以眼神犀利,腰肢、脚下灵巧为 要。唱功为辅,舞则必备。是为“四功”。
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说:“传说是架通看历史与文学的桥梁”,“传说的地位,大致居于信仰与幻想,或自发与自为的中间一带”。民间传说如此,而中国戏曲的传说也如此,有时接近历史,有时接近文学,有时二者兼有。不少传说所依附的对象,历史上实有其人,可传说内容又不见史册。如关于“游龙戏凤”的传说: 早是明朝宫廷菜名,到了清代才有人根据历史掌故,编演了京剧“游龙戏凤”。而到今天,“随着时间的演进,相信它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任何形式的文艺作品的表现,都离不开民族传统的文化、去不掉本土民俗的烙印;“游龙戏凤”典故、剧目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它本身内容格调的高低、是否翔实,都已不重要:“民以食为天”、情与爱——千古轮回说不尽的话题、戏曲在 的独树一帜,使它作为一出极具民族特色的剧目、一款经典菜式,富有了诸多新的文化含义、“文化背景”,怡情于乐,成为高格调的多重文化载体。
币面之上,镜面映衬下,人物构图一进一躲,若即若离,尽显呼应之美;彩色移印的人物形象,突出、鲜艳、神态谐趣,画面愉悦、浪漫,又极具风趣之情,煞是可爱、传情,极具观赏、流连赏析之点。
(供稿:连云港市广源金银珠宝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