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阐明了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我国文化产业面临巨大发展空间,中国 金属纪念币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文化、发展文化成为其新的历史使命。
中国渊源博大的钱币艺术,犹如文化长廊的偌大符号,又如历史长河的地理坐标,凝结着华夏文明的精髓,淬炼着东方古国的血魄。它既传承了古人的智慧与汗水,又源于生活,藏于庶民,是中华民族物化了千年的精神追求,已深深融化到民族的血 之中。人类的记忆常是文化的记忆,人类的历史也靠文化的链环得以衔接和传续。姜太公制定的“钱圜函方,轻重以铢”离我们已十分遥远,然而这些隐遁于历史深处的金属货币,似乎又距我们很近很近,它那斑斓多彩的历史衣袂,常常带着回忆的味道飘忽在人们的眼前。
中国和 其他国家的金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极强的综合性与很广的延展性,本文无意对金币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唯漫步徜徉于币海,感受那一幅幅经典画面、一曲曲旷世 唱的融化重生,坐拥上下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呼吸畅快的文化空气,咀嚼金银币形神兼具的美感,汲着那些侥幸逃脱岁月磨难的多有损毁的货币文物,心系古今中外的文化遗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任思绪飞舞,沉醉其中不愿回醒。
金币文化之源殇
在中国,文化一词 早源于战国末年的《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天文即自然,人文即文化。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在《易经》中,“人文”和“天文”是相互映衬的一对概念,而“人文”和“化成天下”结合在一起,则是我们今天“文化”一词的 初由来,这也是古人对文化一词 古老、 有深度的解释。
而在西方,文化一词 早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原意指土地耕作出来的东西和人造物。其后的英文“culture”、德文“Kultur”等均包括种植、陶冶、教养等含义,西方各国“文化”一词的原始概念均既包括人的物质活动,也包括人的精神活动。
现代意义上对“文化”的经典定义,公认为是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而广义上的含义则是一切人为之事均应归为文化范畴。
人类之进化,全是文化之进化,智慧的人类,为使各民族及个人的历史能彪炳千古,常以文字的形式,或铸于铜鼎,或写于竹帛,或载于纸页,或刻于钱币。钱币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始至终在古今中外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承载着历史的重任,通过金银铜等载体重现了所在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是对琳琅满目的 人文具体而微的显现。
作为国家象征和支付手段,历史上古今中外的金银币均充当着重要的社会角色。而作为国家名片,现代金银币是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具有鲜明的政治宣传功能,它同时承载着传播 民族文化的功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可以说,金银币于方寸天地间,生动地展现了一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记载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宣传了国家的发展成果,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水平,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丰富了现代货币的发行品种,极大地推动了钱币文化的发展。
中国现代 金属纪念币是对中国 传统文化 富创造力的纪念与再现。它是高科技与高端文化创意的结合,借助先进的技术力量和强大的创意力量,以商品化、故事化、时尚化和符号化等多种形式开发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把它们转化成资源和产品。以 金属纪念币为载体,通过开发和转换,将无形的文化植入方寸金银之间,在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的同时,使中华民族丰富厚重的 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以方便和直接的方式进入公共视野,融入当代生活,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金币文化之历史经纬
历史的经纬里,总是沉潜着若干神秘。有时候,历史 精彩的笺页,往往匿藏得很深很深。天地浮浮沉沉,春秋来来往往,朝代 替替。中国的钱币种类繁多,有古钱、机制币、纸币等门类,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而且受到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响。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各时代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深深熔铸到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之中。
农耕文明的萌芽到钱币文化的诞生
早期的中华文化实际就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从全人类和长时段的角度看,农耕文化时代产生的基本思想至今依然在 范围内有着深远影响。
夏商时期我国的农业便已初具规模,从此开始了中国数千年的农业社会史。在农业社会中,农具受到交换者普遍欢迎,初期用真的农具作为货币进行交换,后来逐渐以象征性的农具来代替,时日发展中其体积逐渐缩小,铸成了仍保留农具钱的形状,实际上已不是农具的铸币,这便是货币的滥觞。例如:“铲币”是以农具铲为型的铜质货币;“空 布”是完全按照农具铲的形状制作,平肩平底,柄部还有安装本把的圆洞。“钱”原来是一种农具的名称,《说文》中曾提到“钱,铫也,古田器。”而后随着农具演变成了货币,“钱”的名称也跟着从农具转化到了货币。货币形状来源于农具,名称转化自农具,往来交换均离不开农具,说明了在当时的社会中,农业经济是社会的主流经济,农业文化占据着主要文化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金属铸币的百花齐放
中国的金属铸币真正诞生并大量铸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从此 金属货币开始行使其货币职能。从文化意义上讲,金属铸币是青铜文化的产物,源于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是中华文化的 次大繁荣,其思想文化成果是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宝藏,亦成为此后中华民族思想的来源。该时期各思想流派形成了以“百家争鸣”为主要特点的文化格局,如“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诸侯国也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诸如齐鲁文化、秦文化、吴越文化等。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诞生了各自不同的钱币,例如布币、刀币、半两等。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到方孔圆钱的千年之旅
秦汉时代的文化模式奠定了中国近两千年来文化的基础,又有其时代特色。秦汉时期中国人的精神风尚业已形成,秦汉时期的币制也与之相应延续。秦始 焚书坑儒,“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可见秦朝对阴阳五行之术的推崇。其货币形制自然也据此而生,以天圆地方的币形确立“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和“天人 ”、“人副天数”的思想观念。“始 半两之制作,以中间方好为地,好外之圆肉为天,分作二事,各以度数象之。易系辞曰:天五地六。地数为六,故方好长宽各六分。”在“天人 ”的大尺度时空内,时间、空间相互之间存在一种平衡制约的关系,“天圆地方”是阴阳的对立与共存,是秦汉传统文化的具体显现。外圆内方的方孔圆钱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发展历程,这种外圆内方的造型蕴含着中华民族关乎天地和自我、社会、艺术、生活的奥秘。
值得一提的是两汉时期的 上币。颜师古注《汉书》曾言,“谓旧金虽以斤为名,而官有常形制。亦犹今时吉字金锭之类。武帝欲表祥瑞,故改铸为麟趾马蹄之形,以易旧制。”马蹄金、麟趾金为状如马蹄和麟足的两种 铸币,为汉朝特有,用其具体形象勾勒出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感。而为何有马蹄、麟趾金币,则因“坤为马,坤者土德”,而麟五趾,“爰五止,显黄德”,均与汉代土德相合。该时期的金币造型虽粗糙古朴,但依然具备野性、张力与运动的气势之美,一往无前的力量表征是汉代艺术的典型展现。汉代艺术 加突出了中华本土的旺盛生命力,区别于先前楚文化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向世人展示了积极向上的整体性的民族精神。
唐宋明清的文化大繁荣到钱币文化的中西合璧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 灿烂夺目的篇章,结束了长期的分裂与内战,与此同时,中国进入“宝”货币时期,古钱直至退出历史舞台前一般都称为“宝”。唐代之后,中国的经济文化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对铸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均 同日而语。其中,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钱币发展的 时期,铸币工艺技术成熟规范,雕刻艺术高 ,钱文技艺突出。钱文讲究书法艺术,宋钱铭文丰富多彩,不仅包括诸多字体,重要的是其中有一些出自名家手笔、变化多端的书体,使其钱币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极具欣赏价值。
随着清朝末年国门的逐渐打开,西方钱币文化融入了中国传统的钱币文化以后产生了机制币,机制币是包括金、银、镍、铜、铝、铅等各类金属打制的货币,以及近代中国的各类纪念章,其范围主要有清代的金银币、清代银元、民国的金银币、民国的金银章、民国的银元等。早期的机制币多以龙为主图,表现了封建王权思想在当时的统治地位。机制币对西方钱币文化的仿效和模拟也说明了当时清政府在经济和外交上的弱势。
但在中国货币历史的长河中,从春秋战国到19世纪的大清 朝,千百年来,金银货币始终处在称量货币的形态之中,金银货币的价值以重量来计算,并辅之以成色和品质的衡量,其称量货币的性质一直延续下来,各个历史时期,只是器型的变化,并无实质性的改变。一直到20世纪的民国时期,金元、银元才取代了金锭、银锭,以制币的形态参与货币的流通。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以其悠久的流通历史、稳定的连贯使用、独特的艺术风格、高 的工艺水平、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对人类的文明进步、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中国钱币文化还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等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成为极具特色的东方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西方钱币共同构建了 钱币文化的绚丽光辉。
金币文化之 的记忆
东西方文化从现象上看,显然有很大差异,从本质上看,东方属于整体文化,而西方是个体文化。东方文化的整体性和西方文化的个体性,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表现在金币文化上,则是东方金币注重与社会大环境的整齐划一和归属,西方金币 加注重个性的设计和发挥。
古代的西方金币艺术
古代 硬币主要分为四大体系,即以东方为代表的东方币和以西方为主体的地中海币系、印度币系、伊斯兰币系。其中地中海币系指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硬币,通过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其势力遍及全欧和部分亚洲、非洲地区,钱币图像丰富,包括神祗及英雄、君王、特色动植物、建筑古迹等;印度币系通常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既有土生土长的佛教、婆罗门教的印迹,又有希腊基督教、萨珊拜火教、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影响,早期盛行各种印记;伊斯兰币系指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后,通过倭马亚王朝、阿巴斯王朝、法蒂玛王朝以及此后的奥斯曼帝国形成的币系,波及整个西亚、中亚,部分东南亚、北非及欧洲伊伯利安半岛南部。东方币系指以中国为代表的钱币,通过汉唐盛世,以及此后各朝的文化交流影响了朝鲜、日本、安南和东南亚各国,部分通过丝绸之路波及中亚。
地中海币系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钱币的两个源泉所在,之后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钱币文化大多由这两处发展演变而来。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起源之一,受希腊文化传播的影响。古希腊钱币图案基本上是以完整的、丰富多彩的 传说为题材,“神人同形同性”,包含深刻的哲理。古希腊钱币 有特色的是钱币上代表城邦的标志、徽号或象征的图案,这些城徽标志图案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艺术风格,例如猫头鹰金币。猫头鹰是雅典城邦的标志,有雅典娜神像和猫头鹰图案的金币是 上 为 的金币之一。古罗马钱币文化随着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变化,钱币图案多与社会历史、政治、军事背景相联系,与之相配的 传说内容也是为称颂帝王、巩固王权服务的。帝王图像几乎是古罗马钱币正面的主要内容,背面图案有的反映军事斗争、战争胜利,有的反映政治斗争、帝王权威,有的干脆正反两面全部是帝王乃至其妻子、儿女的头像。对帝王的崇敬、称颂、赞美,是古罗马钱币 为突出的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独裁专权的社会现实。古罗马同期中国古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此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极其发达的金属铸造技术,制造出了无与 的精美青铜器与各种钱币。古罗马币铸造钱币的工艺主要是采用浇铸和冲压两种方式,操作方法原始,加工粗糙,圆度不及中国古钱那样优良,浇铸技术也远远落后于中国。
印度币系形成于13世纪初,印度作为 文明古国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古代印度文化,然而,其货币文化却远远落后于古代中国与希腊。公元前3世纪,希腊文化向东扩展到印度北部、为印度钱币提供模型后,才开始以钱币为交易媒介,但其钱币文化的内容、特征、风格等全部为希腊化。在随后的几百年中,一批批入侵者进一步向印度南部推进,在各种文化的汇合交融中,钱币文化显示出具有印度特色文化的某些内容。直到13世纪初,印度历史上 个较为稳固的伊斯兰教政权——德里苏丹国,逐渐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纳入伊斯兰教政权的统治范围,其钱币文化的内涵才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完全也具有印度特色的钱币文化。印度币系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币文极其复杂,钱币上的文字多用梵文,是一种与东西方各不相同的、被称为具有独立性的南亚次大陆钱币流派。
伊斯兰币系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发行的货币体系,覆盖范围包括整个西亚、中亚,部分东南亚、北非及欧洲伊伯利安半岛南部。因伊斯兰教不崇拜任何偶像,所以币面没有君王及神祗,代之以图案、艺术字体、花押等,因此该币系呈现出宗教色彩显著的特点。币文以阿拉伯文为主,种类繁多,币文多为清真箴言和在位君王繁杂的称号。币材包括金、银、铜等,以打(锤)为主要铸币方式。此外,钱币上常用国徽图案也是该币系的文化特点之一。
金币与国家文化的传承
20世纪以来,从金本位货币体系到信用货币体系的转变,使普通金属的硬币体系逐渐取代了 金属铸币的流通,金银等 金属货币逐渐退出货币交易舞台,而主要用于投资与收藏。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国家为了纪念本国重大事件、方便个人 投资、用做国家礼品、创汇创收、 储备等目的,陆续开始大规模、连续地发行有特定主题的现代金银币。现代金银币的主权发行机构以高于或远高于面值的价格作为初售价发行,发行目的不是“流通”而是“收藏”。截至目前, 上约有70%的国家与地区发行过现代金银币,下面着重以几种主要投资币为例阐述当代西方钱币的艺术特点:
美国鹰洋金币。美国是一个倚赖于英国的殖民地发展起来的强国,在长达2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自由、包容、进取为主要特色的美国文化。其中自由是美利坚民族的灵魂,纵观美国历史,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美国人民争取或捍卫自由的影子,美元硬币上无一不刻有自由(liberty)的字样。美国鹰洋金币作为 五大投资币之一,通过金银币向世人展现了美国文化:它的正面图案是自由女神,背景是太阳绽放的光芒;背面图案是美国的象征——雄鹰,币面整体所洋溢的自由进取的美国精神是美国文化中 为明显的特点之一,表达了美国人乐观进取的处世生活态度。
加拿大枫叶金币、南非克鲁格金币、澳大利亚袋鼠金币。这三种投资币的统一特点为正面图案均为帝王头像,这也是西方钱币史的一个延续,背面图案则为反映当地特点的动植物。其中,加拿大的枫叶金币正面图案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头像,背面为加拿大国徽的主图案“枫叶”。南非克鲁格金币正面图案为南非 总统克鲁格侧面头像,背面为一只在草原上欢悦的羚羊。澳大利亚袋鼠金币正面图案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头像,背面图案为一只在草丛中跳跃的袋鼠。动植物出现在钱币背面是西方钱币的一个传统,在东西方文化中,动植物常被认为具有灵性乃至神性,有的不仅受到了特殊的保护和尊重,甚至被视为民族的象征或国家的代表,例如枫叶代表加拿大,袋鼠代表澳大利亚。又如中国的熊猫币,以形态各异、姿势多样、动静相宜的熊猫图为本进行创作,体现出思想、观念、文化、艺术的差异化和多样性。
金币与民族文化的包容
崇尚天人 ,讲究和平仁爱,追求兼容并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在清代之前的历史铸币从没有出现任何人物肖像,就连 人和帝王也没有,尽管出现了龙、马、龟等神兽形象,但也走到了极限,往帝王 人的方向不曾再进一步。而西方铸币币面人物不 如缕,如英国女王像、美国女神像等。究其原因,为中国民族特点所致:一是“为尊者讳”,在古代 帝的姓名都 被百姓所提起,相貌自 被印铸上钱币;二是“德、功、言”的三不朽思想影响,古人认为只要有高风亮节、泽被天下或者文采斐然,三者居一便足矣,不必在乎形象。而西方人的审美观截然不同, 先他们的价值取向是个人本位,与中国的宗法血缘家本位恰恰相反,英雄主义是个人本位的放大,必然会引发尊重和膜拜。其次在审美上,个人形象成为被崇拜的对象,是很荣耀的事,理所应当铸印在货币上。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换,东西方交流的深入,这种差异也成为了互补的融合,例如,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铸币造型与西方的单纯圆形铸币造型的差异没有了。中国古人无人物肖像的铸币与西方古人有人物肖像的铸币的区分也没有了。与此同时,自然生态、绿色环保成为了近年来中西方共同倡导的主题。
金币文化之今日的繁荣
今天我国金币文化 重要的作用是对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传播,通过金银货币载体,向国人乃至 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当代金币文化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先是金币产品文化,即通过 金属纪念币的项目主题、图案设计、生产铸造、宣传包装和市场营销等综合因素所反映出来的 金属纪念币的多重属性和功能,是其货币属性、文化载体、艺术收藏、保值增值等功能属性的综合体现;其次是金币行业文化,金币行业形成了有着独特精神的文化氛围和金币企业核心价值观,这种文化氛围和价值观以发售政策、发售体制、群体培育、文化宣传等为载体,映射金币行业的方方面面;第三是金币集藏文化,是指奠定集藏活动基础的人文精神,其核心在于观悟人文,致知明志,体现集藏美与币之美相结合的格调与品位。
其中金币产品文化是基础,金币行业文化是支撑,金币集藏文化是归宿。只有产品精益求精和适销适量,才有可能使得金币行业“淬炼金银、传承文化”的使命实现,也才有可能使集藏者有物可据、有币可赏,所以说金币产品文化是基础。通过金币行业的发展和金币 的共建,金币行业文化作用于促进销售渠道的畅通、交易市场的繁荣、文化鉴赏的满足、产品规模的扩大和艺术收藏的平民化,使其达到 好地服务于弘扬金币文化、服务消费者的目的,所以金币行业文化是上承金币产品文化和下联金币集藏文化的支撑。收藏是所有金银币经过发行、销售、鉴赏、交流后的 终目标,金币文化的传播和金币 的建设 终目的是为了 好地为集藏者服务,金币集藏文化是整个金币生态的 终归宿。
以“淬炼金银,传承文化”为灵魂的当代中国金币产品文化
《决定》一文中曾重点提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应实施精品战略,不断推出精品成果”,无论是响应党的号召还是遵从市场规律,精品战略始终是金币产品文化的核心。金币精品不仅仅指的是金银币产品本身,同时还包括包装盒、鉴定证书、宣传品等许多方面。
金币的主题是灵魂。项目选题是塑造产品文化的 步,好的选题是产品成为精品的前提。30多年来,中国 金属纪念币在项目选题上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行了十大系列1800多个品种,题材内容丰富多彩。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从重大事件到杰出人物,从传统文化到中外交流,从 遗产到文学艺术,从古代科技到现代体育,从十二生肖到珍稀动植物,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体育、自然等广泛的领域,展现了 的中华文化,描绘了壮丽的历史画卷。
金币的图案设计是思想。一枚纪念币要反映什么样的主题,表达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取向,图案是 直白的诠释。中国现代 金属纪念币的图案设计就是将立项选题通过具体的币面图案对主题进行深化,创造出艺术形象鲜明的纪念币精品。30多年来,中国现代 金属纪念币的图案设计始终坚持对钱币艺术美的追求,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独特艺术风格。美术家们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以独特的语言,在方寸中表现主题思想和钱币之美、文化之美,体现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对现代艺术的追求,将中华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以鲜活的形象展现在方圆币面之上。
金币的生产制造是再次的创作。精选的主题和精美的图案是保证 金属纪念币精品的基础,而生产制造则是出精品的关键。只有具备了好的雕刻、好的模具、好的坯饼和好的工艺,才能将精美的图案移植到币面上,既 表达纪念币的主题思想,又尽显纪念币的艺术美感。经过30多年来的积累,中国 金属纪念币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造工艺不断进步和创新,并具备了一支专业化的生产队伍,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金币的包装是产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包装如“衣”,精美的包装直接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使人产生强烈的鉴赏需求。包装的整体构思、设计手法、文字、图片、材质等须与纪念币的主题高度吻合,是金银币图案设计的补充与升华,以达到内外一致、锦上添花的效果。30多年来,中国 金属纪念币的包装水平不断发展提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 金属纪念币 分割的配套产品,在突出个性化特色的同时,正逐步向标准化国际水平迈进。
金币的营销是实现其属性和功能的主要手段,是金币产品文化得以传播的保证。如何让金银币产品以 快捷的渠道、 合理的价格到达集藏爱好者的手中,使集藏爱好者获得 的鉴赏价值,充分领略金银币的文化美感,是中国金币从业者的不懈追求。3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金币总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开拓、培育 金属纪念币市场,中国金银币营销体制和经销网络不断完善,形成了由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销,中国金币各子公司、特许 售商、国外钱币经销商分销,银行销售以及互联网网上直销等共同组成的营销网络。
以“服务集藏、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当代中国金币行业文化
中国金币行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且这个产业链日益完善并不断趋于均衡。该产业链的上游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币总公司及子公司等发售机构,中游是特许 售商等销售机构,下游是集藏爱好者。理想的金币产业链应是金币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各个环节主体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另外,这个系统中较少有与核心价值观念相冲突的观点,即便有,也可以找到适当的粘合剂进行修补。
理想的金币产业链的形成需要拥有强大的、有活力的管理中心,即产业链上游对产业链整体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具体表现为中国金币总公司作为金币事业的具体管理机关,出台的方针、政策、制度能够得到广大收藏者的拥护,使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处于金币产业链中下游的结构体系中的特许 售商和收藏者均能够通过制度化的手段、通过正当途径满足自己的需要,使整个金币产业链的阶层结构合理、稳定。
服务集藏者利益是中国金币事业持续发展的根基,也是金币产业链的活力之源。中国金币行业目前已经拥有一个相对固定且忠诚的集藏者队伍,经过30年的发展,从 初大众一拥而上的投机性投资逐渐发展到理性投资、快乐收藏,也从周边替代品市场的参与者中吸引了众多人士加入了金银币集藏者队伍。尽管这支队伍对集藏品的认识还有较大差异乃至相悖,但随着中国金币事业的健康发展,集藏群体必将与中国金币 相互促进,从而走向良性循环。
和谐发展指的是金币产业链各环节在全面提升各自制度建设、经营水平及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协调和争取和谐的外部环境,创造性地形成一种各组织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扶持的生存态势,同时变竞争为合作、变破坏为扶持、变抵触为参与、变消极为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公正、有活力有效率的整体产业链条。该产业链的形成是一种合力、一种合作精神的升华,是协调各个方面利益的 终结果,是党和国家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中心目标在金币事业中的体现。
以“快乐收藏,理性投资”为本的当代中国金币集藏文化
集藏是一项倾注了个人精神诉求的业余爱好,它集益智、怡情于一体,集藏爱好者从中可丰富视野、陶冶情操。收藏的快乐 先来自于点滴积累的历程和精神层面的收益。集藏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附庸风雅,而是与个人性格、爱好相关的自主行为。收藏者收藏的是一段岁月、一段历史情结,收藏的意蕴不在于个人藏品的珍稀多寡,而是在于收藏过程的喜怒哀乐。金银币题材丰富多彩,品种规格繁多,而集藏爱好者个人财力有限,兴趣取向各异,因此集藏的过程就是选择品种、寻找藏品、时间积累的综合。选择是选取和放弃的结合,寻找是得到和 得的对立,而伴随这些的时间、精力、财力的积累见证于藏品的丰富。收藏过程中,唯有集藏爱好者自己可以品尝和感受,而所有的一切,岁月的流逝以及此间的五味,在打开金银币的刹那,都将历历在目。据禅宗的阐释,成佛需要三步境界:一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三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金银币收藏的境界也大致可分为这三种。
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金银币收藏的初级阶段,金银币收藏若干,却不得收藏之乐趣。有很多收藏者致力于金银币大而全的收藏,家中藏品上千,甚至包括各种 之品,但如未悟出藏品之中的乐趣,便只不过是赏玩而已,当不得真,小心翼翼地收藏却总也停在“收”而到不了“藏”。面对“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金银币,总会抱着“淘宝”的心态成天紧盯币市行情,尚不知金银币面额和价值的区别,就什么东西看涨就买什么,随涨跌而喜泣,期待着自己的东西有一天变成稀世珍宝。
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可算是金银币收藏的高级阶段了,不仅收藏有一定数量的金银币,而且对自己的收藏视若家珍,品赏把玩之中感觉其乐无穷,不时约上三五好友,品茗论道。此时的收藏者看金银币已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能从金银币的项目选题、图案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感悟“币之美”,感悟方寸之间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通过金银币这个载体“收藏”文化和故事。而藏者因此也经常隐隐以历史痕迹的捡拾者自居,透过金银币,彷佛已窥见藏品文化长廊的全貌。殊不知,此时的收藏尚属悟而未透,返虚入明的境界。
第三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才是金银币收藏的化境,对金银币的收藏已经突破其外在的形式美了,透过金银币已可感悟历史、感悟人文。此时在藏家眼里的金银币已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金银币还是金银币,但已然有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之分了,金银币此时可堪比伯牙手中之古琴、子期耳中之琴韵了。“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收藏金银币的方寸之间,已是观悟人文,透过金银币“币之美”的产品文化,已然独具自己的格调与品位。
李商隐在《锦瑟》中曾感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大约认为锦瑟华年终究不过是时间的空,经年之后已是过眼云烟。但对我们的金银币收藏者,却总能从收藏中悟出一番境界,不管是哪一种境界,终也是收藏有迹。
与此同时,作为收藏品的一种,中国现代 金属纪念币具有可升值的共性,其投资价值的实现建立在集藏群体广泛认同的基础之上。中国 金属纪念币的市场价位及波动 终取决于作为收藏品的消耗程度和市场真实需求,脱离了这一根本的涨跌必将经受不起市场的考验,升值与否或者升值空间的大小必然受制于收藏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理性投资还需认识到金币产品投资的周期性特点,金银币作为一种收藏品,其收益性与周期形成比例,需经历一些产品消耗过程,方可体现其升值价值。就目前中国 金属纪念币市场状况而言,由于受到目前国家经济环境、人民文化水平、普遍消费观念影响,其必将经历一段较长的回报周期。
结 语
人类社会进程犹如浩浩东去的长河,它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徜徉于根河岸畔,流连于金银方寸之间,鲁迅在《中国地质略论》中的名言倏地闪现:“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我们正处在经济迅猛发展、传统文化失忆的年代,也处在物欲横流、真善美 容易被击碎的年代。振兴强大中华民族的国力,守住中华文化之根,是摆在每一个炎黄子孙面前不容忽视的课题。物质丰富 ,文化设计未来,通过金币文化为传统民族文化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金币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里独有的一方仙苑,是我们不遗余力奋斗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