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广源金银珠宝有限责任公司欢迎您!
连云港广源金银珠宝有限责任公司欢迎您!
金本位制的 与终结
  金本位制是以 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流通的货币主要为金币,同时还存在着可兑换为 的银行券及少量的其他金属辅币,但只有金币才能完全执行货币的全部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 货币。

  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国际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 不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而且可以自由输出、输入,一国的金币同另一国的金币或代表金币流通的其他金属铸币及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在金币流通的国家内,金币还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自由输出、输入,保证了各国货币比价的相对稳定;金币的自由兑换,又保证了 与其他货币形式比价的相对稳定;金币的自由铸造或熔化,则具有调节市面上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因而保证了各国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因此,国际金本位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这也是历史上 个国际货币体系。在19世纪80年代, 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这样国际金本位制就形成了。

  【 金本位制的先驱:复本位制】

  复本位制(Bimetallism)可追溯到1617世纪或 早的年代。在复本位制下,各国通过立法程序允许金币和银币的铸造,金币与银币保持固定的比值。例如,19世纪,法国金银的比值为115.5,即一重量单位的 等于15.5倍重量单位的白银。当时,金银的比价并非由市场因素决定,而是由国家的法律加以规定。例如美国曾于1834年将金银比值从115改变为116

    这种由政府确定价格的方法显然具有其 避免的缺点。因为,除官价外,每个国家均存在一个 市场。假如 市场的价格高于官价, 持有者便不会向货币铸造商出售 。他们便会将 在市场出售,换取白银;然后将白银兑换成银币,再用银币兑换金币。其结果是使 持有者受益。同样,假如 的定价偏高,而白银的价格偏低,采用上述过程便可使白银持有者受益。这种政府定价与市场价格的不平衡亦受到国际金融交易的影响。当时,有的国家以其通货的 含量(即 )结算国际贸易,有的国家以白银为国际结算货币。例如,法国曾一度以 与英国,以白银与印度结算国际贸易。这种交易除受上述市场因素的影响外,又直接受到运输费用的影响,因为廉价的白银运费相对较高。19世纪405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淘金热使国际市场的 大量增加,严重冲击法定 与白银的比值。虽然许多国家采取措施力图维持 的价格或直接提高 的价格,但由于复本位制本身的的在矛盾,各国的努力终于于事无补。

   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时德国预计可从法国得到巨额战争赔款。这使得国际金本位制加速形成。德意志帝国成立后,立即对白银的自由兑换和提取加以限制。白银作为货币去其原有的作用, 成为事实上 的通货。美国亦于1873年宣布白银不再作为通货使用。其它一些国家步美国的后尘亦放弃复本位制。各国放弃复本位制改采金马克制度进一步动摇了复本位制度,使得白银大量拥入继续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后者面临本国通货贬值和实际购买力下降的直接威胁,停止白银作为货币的用途是惟一有效的解救措施。因此,法国及其盟国于1874年开始限制银币的铸造,1878年正式采用单一的金本位制。荷兰等国亦改用金本位制。到了19世纪70年代末期, 上采用复本位制的国家已寥寥 ,复本位制在欧洲事实上已经 迹。 次 大战前夕,中国是 上仅存的使用白银通货的主要国家。
 
 
不难看出,金本位制的国际化并非国际协议的结果,各国之所以采用金本位制完全是出于各自的私利。但在金本位制的国际化过程中,德意志帝国统一金马克是 重要的历史事件,起到关键性作用。

   【 金本位制的国际化】

   金本位制的国际化是 政治、经济斗争的结果。其运作亦以各国经济、政治力量的对比为基础。在金本位制的实行过程中, 上并没有一套规范该制的规则与法律。金本位制由各国的国内法规范。英国率先于1819年和1844年通过银行法规规范 的流出、流入及中央银行的业务。虽然美国直到1914年才建立中央银行制度——联邦储备银行,但美国财政部早就失去兼具的中央银行的一些职能,故使美国 的国际流通成为可能。当 作为国际货币在各国间流通的同时,经济和政治力量 强大的英国的货币——英镑亦成为许多国家持有的货币。

   英镑之所以成为国际货币和伦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国际金融市场有其历史的原因。英国当时是 上 的经济强国,国际贸易占 地位。同时,英镑的国际化以及英国资本的扩充使得外国商人和外国政府均将伦敦视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当时伦敦不仅是具领导地位的商品市场,同时亦成为交易当事各方所喜欢的金融信贷的场所。伦敦是当时 上 的 市场,每个星期都收到产自南非的 。就海外投资而言,英国亦成为 上 的债主。 次 大战前的40年间,英国投资的 之四十均在国外。除经济力量外,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交易中心的设施完备,体制健全并具有较好的信誉。因此,任何持有英国金融公司发行功背书的票据在 其它地方均能卖到较好的价钱。虽然英国的商业金融统治地位与其自由贸易政策(自19世纪中叶开始)、较早的工业化以及金本位制稳定等相关联,但其 主要的资源是来自于殖民地国家。这一点在英国作者的著述里是 能得到充分论述的。

   英镑之所以成为国际货币,除英国与其它国家的广泛交易外,第三国以英镑为结算单位亦为重要原因之一。从事国际贸易的外国商人,常在伦敦的英国银行开立账户,并以英镑与交易对方结算。当时英镑和 处于几乎同等的地位,是 上的主要货币和国际储备。正是因为英镑的特殊地位,英格兰银行才有可能通过改变英镑的汇率调整国际收支的平衡,即所谓的金本位 。

 
【 次 大战与金本位制】

  19147月, 次 大战的爆发使得业已形成的国际金本位制无法正常运作。战争使得许多国家负债累累。为维持英镑的地位,英国金融机构 先将其在国外的短期贷款撤回。伦敦的各家银行为保持准备金与负债的比例,亦大量消减对贴现公司的贷款。1914727日,伦敦各承兑公司宣布停止承兑任何新的票据,这对需要资金的外地人公司和政府是沉重的打击。它们所能取得英镑的惟一渠道是出售英镑债务。英镑债券的大量廉价抛售,使得伦敦股票市场于1914731日关闭。其它欧洲股票市场亦相继关闭。在欧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纽约金融市场亦遭遇同样的因难,债券持有者的大量承兑和 出口使得美国银行准备金下降,放款能力降低。纽约股票交易所与伦敦交易所在同一天关闭。此外,美国当时的 储备亦严重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其国际贸易收支平衡的情势所致。另一方面,德国、法国和沙俄拼命聚集 ,准备战争亦为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势下,只有美国出口 才有可能解救英镑需求的危机。然而,英、美两国为大西洋所隔, 的运输 可能遭敌国的劫持。并且,运输 的保险费十分昂 。由于 短缺,英镑日趋疲软,其它交战国的货币如法郎、马克等亦相继贬值。

  战争 终摧毁了金本位制,尽管大多数国家仍维持其法律上的金本位制。许多国家仍然希望战后英国迅速恢复金本位制,但这种可能性却遥遥无期。虽然各国的通货名义上仍与 挂钩,私人仍有权以纸币兑换 和进口 ,英格兰银行对 的收购使得私人事实上失去兑换 的自由。 的私人出口亦仅是理论上的权利而已。个人以银行票据兑换 的权利亦为政府的爱国主义呼吁所停止。同时,金块出口商亦停止 出口,以示其爱国精神。欧洲大陆的金块出口事实上由于战争的爆发而停止。 次 大战爆发初期,美国仍保持金块的许多法律形式。然而,自从美国参战后,私人以纸币兑换 的行为遭到事实上的两个主要阻碍,即纸币与 的自由兑换和 的国际流通,在美国事实上消失。与此同时,许多国家亦发起了集中 运动,从平民手中收回 以扩充政府的 储备。

 
政府公债的大量增加和通货膨胀使得人们所期待的恢复金本位制的幻想破灭。国家政府纸币的大量发行亦对金本位制有破坏性影响。例如,英格兰银行战 发行的大多为票面值五镑以上的货币。通货膨胀后所发行的为一英镑和十先令的纸币。其结果是,1925年,英国通过金本位法,废除人们可以纸币从英格兰银行兑换 的权利,除非相关 的含量低于四百盎司。金本位制在英国的废除得到法律上的批准。美国成为自19196月恢复金本位制后惟一坚持金本位制的国家。当时金本位制是否能得到恢复主要取决于欧洲各交战国的经济实力,特别是英国的态度。 次 大战时期,英镑与美元采取钉住汇率。但1919年至1925年,英镑脱离美元自由浮动,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英镑币值大幅度下降。战时,1英镑可兑换4.76美元。但到192021英镑只能兑换3.4美元。与此同时,其它主要交战国的通货亦相继贬值。192011月,法郎的价值仅相当于战前的 之三十一;德国马克的价格只相当于战前的 之五。并且,各主要交战国的货币幸免采取浮动汇率。当时各国并不再期望恢复金本位制,其所致力于实现的是各国的固定汇率或与美元和英镑的固定比值。

   【 固定汇率】

 
1925年,英国通过金本位法允许 的自由出口。虽然国家政府对以纸币兑换 仍有限制,但由于 在英国和美国的价格相似,美元和英镑的比值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但人们普遍认为英镑的定价偏高。 先提出这种看法的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当时已是比较有名的经济学家。1924年夏天,在英国货币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凯恩斯建议不应追求英镑与美元的固定比值,英国应致力于国内商品价格的稳定。1925年,凯恩斯出版题为《丘吉尔先生的经济后果》一书,警告恢复战前的 平价势必影响英国的出口,造成英国通货紧缩。

  与英国恢复金本位制和英镑兑换率定价偏高的同时,法国采取固定汇率。1920年至1922年,法郎与美元的比值保持在1法郎兑换69美分的水平。战后,通货的严重膨胀以及法国所推行的货币政策使得法郎被迫浮动。19266月,法郎与美元的比值为1法郎兑3美分。直到19267月,法郎的币值才有所回升,达1法郎兑3.95美分。然后,法国采取事实上的固定汇率。192612月至19286月,法郎与英镑和美元的比值一直由法国银行(Bank of France)控制。1926年,法国新政府所推行的政策使法国经济有所好转,资金出现内流。 后,法国成为巨额外汇的持有者。法国亦恢复金本位制,由法律规定货币发行需有 支持。 地位的提高使得法国银行的外汇储备急剧减少, 储量增加。1930年,法国外汇储备降到10亿美元, 储备增加到20亿美元。1932年,法国外汇储备仅相当于其30亿美元国际储备的 之五,即 之九十五的国际储备为 。

   法国实行固定汇率和恢复金本位制后,其它国家如奥地利、瑞典、德国亦相继恢复金本位制。美国联邦银行于19288月宣布 金融制度已事实上完成重建的任务。但是这种所谓重建金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资本输出的结果。美国资本使得采用固定汇率的国家有充裕的资金。然而,1928年,纽约股票市场大量吸收短期资金,使得吸收美国资金国家的 储备急剧下降。法国 储备的增加以及将法国外汇兑换成 的做法使得英国备受压力。战后英国的 储备低于战前的水平。英国所执行的英镑汇率偏高的政策进一步减少了其 储量。1931年,英国 的短期负债约为二亿五千四百万英镑,而 储备 一亿五千万英镑。英国的 储备尚不足以支持货币的发行。除非英国贬值英镑或者废除金本位制,否则 的继续流失便 避免。193178两个月和9月上旬, 的继续大量外流迫使英国于1931921日宣布停止以货币兑换 的做法。英国正式脱离金本位制。

 
英国停止金本位制的目的在于贬值英镑,使英镑与其它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比值下降。这一行动使许多国家,主要是英联邦国家以及其它英镑持有国家的货币随英镑的贬值而贬值。英镑的贬值亦使英镑的汇率浮动。由于当时 经济情势依然十分不景气,恢复 经济的可能性甚微,货币市场相当波动。英镑浮动的不稳定迫使英国政府于1932年决定设立外汇平衡账户。在该账户下,政府有权干预外汇市场,同时亦不使国内货币的供求受到影响。在外汇平衡账户下的浮动,事实上已非传统意义的货币随市场供求关系而浮动的制度。它是由政府干预、政府决定浮动幅度的制度。同时,由于政府的参与和干预、英镑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强弱不能对英国国内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 经济大萧条与金本位制】

  19319月,英国脱离金本位制,英镑贬值,使国际金融货币的压力转移到美国头上。由于其它国家通货的大量贬值,美国 储量急剧下降,仅19319月中旬至10月底的一个半月的时间内,美国 储备就下降了 之十五。虽然美国仍然坚持金本位制,但是由于 储量急剧减少,它便承受了极大的货币压力。其实,纽约情势并非很糟。但是美国的许多重要地区的高信誉商人却被迫减少贷款或根本贷不到款。因为银行自己也短少货币。许多银行之所以拒 贷款,主要是害怕存款客户 可能计提。假如此种情形发生,银行势均力敌将无法应付。 性通货贬值可能带来的危机一度成为美国金融界领导人所考虑的中心问题;美国 储量的外流造成美国通货紧缩。因此,美国前副总统加尔纳(Garnet)在美国众议院的会议上强烈呼吁“通过一项税法抑制 的外流”。 后,他提议:“相信通过税法有效维持美元价值的众议院议员请起立。全体成员起来了。税法案通过。我们度过了难关。”

   尽管美国重返金本位制, 经济危机并未得以缓解。自1931年起, 通货普遍贬值。1933年美元贬值后,法国、瑞士、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意大利、波兰等国家依然坚持金本位制,但各国的货币事实上均定价偏高。这些国家形成当时的 集团。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波兰、瑞士等国协议相互合作,以保持 平价。但除继续 实行金本位制外,各国的协议没有其它实质内容。除 集团外,与英镑浮动的货币的国家还形成了英镑地区。由于 集团国家货币的币值偏高,各国货币无法保持与英镑地区货币或美元的稳定汇率。19353月,比利时被迫将其货币币值降低 之二十八,对英镑集团的命运构成致命打击。19369月,法国再次脱离金本位制, 后使其它金本位制集团不得不步其后尘,宣布不再实行金本位制,从而导致金本位制的正式破产。

 
【 三方协议】

 
法国是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法国脱离金本位制和贬值通货对其它国家有重要影响。鉴于法郎对国际金融的影响,法国在脱离金本位制后即希望与英、美达成某种协议,以利其降低法郎的比值。英、美两国亦希望法郎的贬值幅度不至太大。由于上述共同的利益,美、英、法三国达成协调外汇交易的三方协议。所谓三方协议并非上述三国签署的文件。它是由美、英、法三国各自自欺欺人发表宣言。而各宣言仅是国际协议的基础而并非协议本身。三方协议事实上是通过签订两个双边协议而产生的。当然,美、英、法三方分别签订的双边协议下,美、英、法三国政府相互 依其本国政府所公开宣布的价格将其它两国所持有的其本国货币兑换成 。三国任一国均有权将在24小时内取得的其它两国的通货与该货币发行国兑换成 。货币发行国可在任何时候改变本国货币与 的比值,但兑换率应以取得的货币24小时内的兑换率为准,而并非兑换 时的汇率。该项安排的实质是使持其它国家货币的国家减少因汇率的改变而承担的风险。由于这种相对稳定的汇率仅限于24小时之内的交易,其作用之有限可想而知。 

 
 三方协定生效后,荷兰、瑞士等亦以该协议的原则为准,进行外汇管理。荷兰、瑞士两国自愿遵循三方协议的原则,无疑扩大了协议的影响。然而,基于其本身的局限性,该协议并未能真正起到促进国际金融货币的多边合作或稳定外汇汇率的作用。法郎于1937年再次贬值,英镑与美元的比值则相对地稳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38年中。此后,英镑与美元采取钉住汇率,在外汇稳定汇率账户下,通过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的稳定。美元和英镑的钉住汇率一直持续到19398月,即第二次 大战爆发的前夕。第二次 大战的爆发给 经济带来的影响与 次 大战相同,但其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则为 次 大战所不及。

 
【 一战后的国际金融形势】

  次 大战及战后的国际金融形势从根本上摧毁了金本位制,使得国际金融制度沿着新的方向发展并赋予其新的内容。 次 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制事实上只是各主权国家国内法的体现。当时并无任何国际协议或规定对之加以规范。虽然战后国际社会亦未达成真正的多边协定,规范国际金融活动,然而各国国内法的规定却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就质的方面而言,战前各国的法律规定在国际上的影响甚小。这些法律主要通过规范国内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活动来维持一定情形下的国际收支平衡。在此基础上的国际金融制度因战争的爆发而瓦解。随之而来的货币贬值使得规范金融活动的国内法成为主要用于对付其它国家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此种法律对相关国家国内经济并无直接影响。英国的外汇平衡账户即是一例。同时,到1936年,人们所公认的金本位制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同上 支持纸币,即无论国民或外国人均可以纸币兑换 ,或以 兑换纸币的制度。许多国家的国民失去了兑换 和出口 的自由。甚至除工业用 外,持有 亦为非法。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假如相关国家允许其它外国中央银行按其本国货币的票面价值兑换 ,前者即应被认为仍坚持金本位制。甚至该国有权 改变其货币的含金量。上述三方协议即体现了这一点。因此,金本位制已非传统意义上的金本位制。它是经过改良的金本位制,或曰对外国中央银行 自由兑换 义务的代名词。

  虽然人们一直幻想回到 次 大战前的金本位制,但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国际贸易的发展, 储量供不应求。因此,即使是对 次 大战后恢复金本位制抱 希望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金本位制大势已去。这种观点在英国表现得极为强烈。在战前,英国用少量的 储备,即可应付当时的国内外货币周转。然而,战争迫使英国货币发行量增加一倍。恢复到战前金本位制已非其力所 。货币与外汇委员会的报告亦不明确建议,金币不再作为货币流通,而以纸币取而代之。货币与外汇委员会的提议表示英国政府正式肯定以财政部发行的流通券取代金币。在这种制度中,提取 的权利仅限于流通券持有者。金币已不复发行,而流通券所能兑换的已不是金币而是金块。这便是人们所称的金块制。货币与外汇委员会同时建议英联邦各银行应将其所存有的 转移到英格兰银行,以便后者掌握英国的全部 ,供必要时在外汇市场使用。这种建议事实上是一种折中的金本位制,它完全不同于战前的金本位制。

  货币与外汇委员会的报告对英国战后金融政策的制订有重要影响,英国1925年金本位法在许多方面均体现了货币与外汇委员会报告的精神。除英国外,其它国家亦于二十年代中期停止金币的发行。美国不仅禁止金币的流通,同时亦不允许私人存有 。 

  【 热亚那会议】

  货币与外汇委员会的报告对当时国际金融制度的改变有重要作用。 次 大战后,各国曾努力通过多边协议达成谅解,以实现国际金融制度的稳定发展。1920年,在比利时 都布鲁塞尔召开的 会议建议在国联成立经济金融委员会。该会议促使各国于1922年召开热亚那会议,从而使得英国政府有可能将货币与外汇委员会报告的精神直接在国际社会得到反映。热亚那会议的一项报告建议各国实行金块制并呼吁召开国际会议,建立 兑换标准。但当时召开国际会议并非现实,因为美国拒 参加国联,亦未参加热亚那会议。美国政府的态度使得当时政府间国际金融合作成为 能。然而,热亚那会议对各国单独采取 兑换制度有重要影响。其历史意义在于它使各国意识到在国际金融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国际 中心,亦为热亚那会议的议题之一。其主要精神是建立少数几个国际中心,以解决战后的金融问题。金融中心参加国应保持金本位制,即其货币应可与 自由兑换,而自由 市场的存在则为 中心参加国的标志之一。非金融中心参加国,作为国际储备,可持有 中心参加国的货币或短期流动资产。各国通货的含金量应通过与 中心参加国货币的比值体现。在这种制度下, 将由 中心参加国保存。 不仅为持有国的储备,同时亦为其它持有 保管国货币的国家储备。虽然热亚那会议所建议的制度未能付诸实施,但其对各国的金融政策有重要影响。热亚那会议后,欧洲各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即使原来仅储存 的国家亦开始持有大量外汇。并且,各 中心参加国,亦持有其它 中心参加国的货币。法国就是一例。

   事实上,热亚那会议所设想的制度是 与外汇并存的混合制度。在该制度下,起主要作用的是 中心参加国。这些国家可通过减少或增加外汇储备,影响其它国家的金融和经济政策。该制度同时将 作为各国发行货币的基础,即将 与市场流通的货币挂钩。当时,国联以及其它多边会议均力图改变硬性的通货与本国货币的比值以避免货币需要量不断增加, 储备相对减少的矛盾。所谓的金本位制仅是外汇制度的一种而已。

  纵观金本位制形成、演变和崩溃的过程,所谓的国际金融制度事实上只是各国金融政策的汇总而已。金本位制的优点是使各国通货汇率相对稳定,但由于 产量的相对减少和货币需求量的相对增加,金本位制终于无法维持。各国脱离金本位制的实际效果是采取浮动汇率。有人认为浮动汇率是 次 大战后, 经济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避免浮动汇率的根本措施在于恢复金本位制或采取固定汇率,此种观点是否符合目前实际情况尚成疑问。历史说明金本位制 能再得以恢复,固定汇率亦不易维持。

版权所有© 连云港市广源金银珠宝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解放中路55号
电话:0518-85464207 85458458 传真:0518-85458648 邮箱:lyggyw@163.com  苏ICP备11038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