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国际女童日”吗?
也许,对这个日子了解的人不多,因为这个主题日在近几年才得到确立:2011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66/170号决议,宣布每年的10月11日为国际女童日(英语: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这一主题日确认女童的各项权利,希望为女童提供更多的机会,并提高全世界对于女童面临的不平等待遇的认知,以期提高女童在教育、医疗、营养、法律和安全方面的待遇。
在国际女童日,笔者将借几枚纪念币上的女童形象,谈一谈“女童权益”这一话题。
在苦难中成长——文学和现实中的女童形象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大部分社会权益由男性主导和分配,女性居于被动地位。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均强调人权的概念,只是这“人权”不包括妇女权益,更不要说女童了。
在世界文学中,能够引起人们对小女孩强烈同情的作品,也许要首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故事中,作者突出社会阶层的贫富差距,使用反差强烈的表现手法,用感人至深的语言,描述了一名孤苦伶仃、缺乏温饱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情节。《卖火柴的小女孩》创作于1846年,据说安徒生在创作时联想到了母亲不幸的童年。也有人说安徒生是在大街上看到一名小女孩卖火柴,触景生情而写下的童话。无论创作的初衷如何,卖火柴的小女孩早已深入人心,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经典形象。
斐济2010年“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1元纪念银币
这枚银币还原了作品描绘的场景:在节日的夜晚,行人稀疏的大街上,一名衣衫褴褛的小女孩,手中捧着火柴,对火光照亮的夜空无限期许,但大街上的行人和楼阁如影子般浑然一体,构成了冷漠的背景。强烈的反差,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同情心理。
在19世纪,许多穷人家的孩子朝不保夕,这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世界名著《悲惨世界》中的重要人物珂赛特,就曾在儿童时期备受欺凌。母亲芳汀将她寄养在德纳第夫妇的旅店,但这对夫妇行径卑劣,辜负了芳汀的托付,对待珂赛特态度恶劣,动辄打骂羞辱——幸而作者为珂赛特安排了救星冉阿让,这才带她脱离虎口。
法国插画家埃米勒·安东尼·巴亚德曾为《悲惨世界》画过插画,其中一副插画就描绘了珂赛特楚楚可怜的形象,这一形象得以流传至今,成为其他艺术家再创作的灵感源泉。
埃米勒·安东尼·巴亚德笔下的珂赛特
法国2011年“法国文学传奇人物:珂赛特”10欧元银币
银币的正面图案突出了珂赛特凄楚可怜的形象,人物身后是建筑前摆在空地上的扫把和水桶,用来象征珂赛特日常劳作的辛苦。珂赛特的不幸遭遇,正是19世纪法国下层社会人民贫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银币的背面是《悲惨世界》小说作者维克多·雨果的肖像画及其签名,左侧印有冉阿让从德纳第夫妇手中拯救珂赛特时的一段小说描写,即“珂赛特抬起眼来,看见那个男人拿着那个洋娃娃朝她走来,如同望见太阳向她走来一般。”
但是,与文学作品相比,小女孩们的真实境遇更值得世人关注。
乌克兰大饥荒纪念馆前的小女孩雕像
如果不了解历史背景,你可能认为这座雕像很普通。但它立在乌克兰大饥荒纪念馆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历史:1932年至1933年,因人为干预和其他原因,乌克兰粮食产量暴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大饥荒,总计有数百万乌克兰民众死于饥饿,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小女孩的生存环境可想而知。小女孩雕像的手中紧紧握着麦穗,表现出在物质匮乏下对粮食的珍惜。
乌克兰2007年乌克兰大饥荒5格里夫纳铜镍锌仿古纪念币
这枚硬币的正面采用了小女孩雕像的形象,背面,一只鸟被禁锢在十字架中,表现手法抽象夸张,似有所指。
人们常说,文学和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这不代表作品表现的苦难能够超越生活中的苦难,小女孩们的故事读来令人心碎,然而现实要比故事更加残酷。所以维护女童权益,是长远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如何维护女童权益?这是全世界共同的任务
谈及维护女童权益,就应该提到“儿童人权”。早在18世纪,英国的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通就提出了父母对孩子的三种义务:抚养、保护和教育。20世纪颁布的《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1924年)、《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和《儿童权利宣言》(1959年)等文件相继指出,一切儿童,无论婚生或非婚生的、健康或患病的儿童,都应享有相同的且特别的社会保护。
成立于1912年的“美国女童子军”(GSUSA)组织是美国的一个慈善组织,隶属于世界女童子军总会(WAGGGS),旨在通过进行露营、社区服务和学习救护知识来教导女孩子诚实、公平、勇敢等优秀品格。
2013年是美国女童子军成立百年,美国为此发行了纪念币。
美国2013年“美国女童子军创建百年”1美元纪念银币
这枚硬币的正面描绘了3个女孩,分别代表美国女童子军的不同年龄和多样性。女孩们头上的3个单词分别是“勇气、自信、个性”,代表了美国女童子军的宣言。硬币的背面是美国女童子军的三叶草标志,1978年,传奇设计师索尔·巴斯设计了这个标志的原型,它的三片叶子分别代表了该组织的3个传统,即“野营篝火”(camping)、“饼干销售”(cookies)、和“工艺美劳”(craft)。其中“女童军饼干”后来成为该组织的一个标志产品。
“美国女童子军创建百年”纪念币每卖出1美元的银,将收取10美元的附加费。这笔附加费将由美国造币厂转发给美国的女童子军,帮助后者筹集款项——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公众对此并不买账,收藏者也缺乏投资动力。
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还有一个“男孩镇”(Boys Town),它是一个社区组织,1917年由神父爱德华·J·弗拉纳根创建,旨在帮助受到社会歧视的男孩,但到1979年,“男孩镇”也开始接收女孩。如今,它是一个专门矫正,教育和关怀青少年的社区。
美国2017年“男孩镇成立百年”1美元银币
这枚硬币的正面图案是一个坐在地上向上凝视橡树枝的女孩。女孩周围一片空白,营造出孩子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硬币背面以橡树为背景,树底下的人们手牵手,其中包括正面图案上的女孩,寓意庇护所对孩子们的关怀和保护。
对于维护儿童权益,最高级的机构或许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1946年12月11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成立,总部设于美国纽约,对发展中国家的母亲和孩子进行长期的人道主义和发展援助。如今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为贫穷国家提供疫苗的机构。
很多国家也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主题发行过纪念币,泰国就是其中之一。
泰国1997年儿童基金会200泰铢纪念银币
这枚硬币的正面人像为泰国前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硬币背面图案中,3个小女孩席地而坐。硬币边缘环绕文字“为了世界儿童”。在传统上,泰国仍是一个男性主宰的社会,泰国女性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地位仍有提升的空间。
在我国,促进男女平等是一项基本国策。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断得到保障,妇女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女童权益也相应得到重视。
1976年联合国第31届大会决定,为纪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1959年)通过20周年,将1979年定为“国际儿童年”,旨在进一步致力于保障和实现儿童的各种权利。围绕这一主题,世界各国国家纷纷发行纪念币。这一年是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的发行元年,著名的 “浇花”纪念币(因图案而得名)就在这一年产生。
中国1979年国际儿童年35元纪念银币
这枚硬币图案设计朴实简洁,画面中是一名小女孩和一名小男孩,共同照料一朵鲜花。鲜花象征孩子,也就是祖国的未来。注意构图中两个小孩的位置是对称的,寓意男女平等。
我国的“希望工程”创立于1989年10月,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起倡导并组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建立希望工程基金,保障适龄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资助乡村小学改造危旧校舍,建设希望小学,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教育着手,让儿童看到希望,是维护女童权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这枚银币,也许知道的人不多了,但它的存在,提醒着人们:维护女童权益,任重道远,需要全民参与。
中国1999年希望工程十周年10元纪念银币